绩溪县上庄茶叶机械化服务合作社申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3-11-25

绩溪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和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地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交界处,地势较高,被称为宣徽之脊,县内诸水皆外流,无客水过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75.2%,天然生物种源保存良好,茶区山高林密,土壤肥沃,气候温湿,没有污染,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40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19.3mm,≥10℃积温4979.4℃,年日照时数1926.4h,是优质绿茶的最佳产地,是全省22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绩溪现有茶园面积5.12万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比重达98.5%。全县茶叶生产完全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各项要求,茶叶产品在所有评比和抽检中农残均未超标。金山时雨是绩溪传统名茶,自清朝作为贡茶之后,行销美国、香港、日本、南洋群岛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产品产量、质量迅速提升。绩溪县金山时雨茶叶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更是注重“金山时雨”的推广、创新,自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金山时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制订了金山时雨安徽省地方标准,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农业部登记后,投资860万元建设了一座园林式的金山时雨标准化加工厂,引进三条先进生产线,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最近三年金山时雨年生产、销售量以200%递增,达到了300多吨,销售额4000余万元。

    一、合作社目前状况
    绩溪县上庄时雨茶叶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月,地址在绩溪县上庄镇开发路18号,理事长吴建军。三年来,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及农机部门的强力支持下,社员发展到465户,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000亩、有机茶生产基地6000亩,固定资产1200万元,拥有省内最先进的茶叶机械化加工设备100多台套,办公、培训场所达400平米;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办法》、《机械管理维修办法》、《农业机械作业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每个社员建立了社员档案,与社员签订《茶鲜叶保底收购合同》,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 

 合作社在社员发展上,坚持《章程》规定,入社社员要有自己的茶园,并交500元一股的股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合作社收购社员的茶鲜叶每斤比其他茶农高出5-12%,有的社员一季茶叶仅上浮的差价就达上千元,对本地茶农的优质鲜叶收购价格比周边地区高5--20元/公斤,社员茶鲜叶收入8000元,年底还按股份进行分红;超未入社农户收入20以上,年可为茶农增收800万元。

合作社现有自主商标“金山茗雾”、“上庄时雨”两个知名品牌,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了QS认证、ISO9001:2008认证;2012年生产金山时雨320吨,年总产值6800万元,利税500万元。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带动了全县茶产业乃至整个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户4000余户。促进了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的建设。   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合作社;以协办单位身份成功举办了安徽省茶业学会09年会,受到茶学界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合作社理事长吴建军分别获得安徽省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绩溪县首届青年创业之星、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在合作社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推进了金山时雨产品品牌效益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特别是经过2011年4月18、19日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将金山时雨作为绿茶的代表加以宣传,销售更是火爆。销售区域已从传统的上海、南京、苏州等华东地区迅速扩展到北京、东北、华北地区,全县金山时雨产品已销售一空,再加上全面实施无公害化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二、奋斗历程
    绩溪县金山时雨茶叶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无论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知名度均与茶叶生产发达地区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成立之初,经社员代表大会充分酝酿,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执行过程中坚持:
    (一) 高标准。早在2007年我们一方面在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省市茶叶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金山时雨茶的新工艺研究;2010年经绩溪县人民政府授权,进行绩溪传统名茶金山时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并获农业部登记;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中获金奖,2010年世界绿茶协会(日本)名茶评比中获最高金奖;兴建的金山时雨清洁化标准生产厂区建成投产,极大地提高了绩溪县茶叶产业档次,设计引进的三套金山时雨标准化生产线技术水平处于在全省前列,为打造绩溪县茶产业“一县一品”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相继完成QS认证、 有机认证和ISO9001:2000管理体系认证。
    (二) 重科技。建社以来,合作社将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列为重大工作内容之一,发展进入快车道。迄今为上,合作社共举办各种类型技术培训班、现场会50余期,培训社员4000余人次,所有社员和职工均得到较为系统的学习,辐射茶农4000余户;组织外出考察4期,提高了社员的技术水平,开阔了视野;发展无性系标准化良种茶园600余亩,极大推动了绩溪茶产业的发展,被列为绩溪县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和安徽省科技示范园区;聘请、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省政协副主席夏涛教授为总顾问;多次邀请安农大茶叶专家姜含春、方世辉、段建真教授来合作社授课,并为合作社加工技术进行了策划指导。
    (三) 高品位。充分利用绩溪深厚的人文历史,借助大文豪胡适先生等的影响力,开拓第三产业。合作社在邻近胡适故居的上庄水口建设一座时雨山庄,全部采用徽派建筑,成为上庄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各阶层人士旅游、观光、品茶、体验生活高度合一的超品位结合。
    (四) 重投入。在不长的时间内,合作社相继投入投入1200万元,建成(一座在建)三座加工厂,引进六套先进的茶叶加工生产线和一套山茶油生产线,建成保鲜库、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实力显著加强。加上完成各类认证,规范种植、加工生产工艺,合作社的发展日新月异。
    (五) 寻求支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对外宣传上给予重视,市场销售上给予帮助,使合作社得以较快的壮大、发展。省绿办确定绩溪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及应用上,得到了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的强力指导和支持,信息技术在合作社发展上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合作社被省农委命名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成为绩溪县新型农民培训基地、上海茶叶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南京铁路分局茶叶定点茶叶生产厂家;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中安在线等媒体的宣传,更把金山时雨品牌宣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六) 和谐发展。茶业是绩溪农业支柱产业。根据地理标志产品金山时雨申报涵盖范围为全县8个重点产茶乡镇,而目前合作社仅跨四个乡镇,剩下四个乡镇急待开发。根据发展规划,2012年在茶叶主产区再建一座与现有标准化加工厂同等规模的高标准茶叶加工厂,达到资源充分利用、效益普遍提高的目的。在茶鲜叶原料管理上,在所有基地村均增设矿物农药石硫合剂炼制设备,全部实行秋季石硫合剂封园,茶园管理符合金山时雨茶地理标志质量控制规范要求,实现生态平衡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2012年绩溪县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茶叶户均收入近6000元,最高的达6万多元,其他茶叶农户的的茶叶户均收入2000元左右,约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理标志区域内其他乡镇的农民平均增收50%以上。

    三、近期发展目标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山时雨”的品牌效应带动农民增收的范围,将很快扩大到全县8个金山时雨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乡镇。为更有效地指导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近期的主要指标及措施为:
    1、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切入点,年生产绿色食品金山时雨茶叶235吨,利用五年时间,实现社员茶叶纯收入翻一番;
    2、全力打造金山时雨品牌,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使农产品地理标志限定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得到规范,提升品牌形象和含金量;
    3、合作社主要指标达到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要求规模;
    4、建成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5、确立引资及技术开发双重发展模式。